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目前已提前完成所有行业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和登记。5日,福建省南平市生态环境局审核审批科工作人员李馨说。
将污染源普查企业纳入排污许可监管范围。
三年多来,南平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部署下,南平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等10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市普查办精心组织,各县(市、区)普查机构扎实推进,广大普查对象密切配合,全市投入经费1081.56万元,克服普查范围广、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等困难,历经前期准备、清查建库、普查试点、全面普查、效果总结等阶段,通过全市近1200多名普查人员不懈努力,建立了一个覆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移动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污染源名录,形成了全市污染源“一张图”
5日下午,南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南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的效果,此次普查共涉及12394家企业,调查了9444个普查对象(其中工业源5835个,园区9个,农业污染源673个,生活污染源2250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376个,移动源286个)摸清了全市各类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掌握了各类污染物发生、排放和处置等情况,获取了最全面、最翔实的生态环境数据,顺利通过国家质量核查、第三方质量评估和总体验收,为生态环境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平市普查办始终将普查工作和效果运用同部署、同推进,实行普查数据名录调用清单式管理,签订失密许诺书,不得对外公布,确保在平安合理范围内共享利用。目前,南平市已将普查效果应用于排污许可证发放、行业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三线一单、一市一策及大气、污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十四五”环境维护规划等市级重点工作中,服务全市环境质量改善,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与排污许可登记工作相结合。为全力做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登记工作,南平市动员各县(市、区)力量,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信息,结合下沉走访,宣传排污许可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一天一通报”动态调度机制,将10县(市、区)每日发证登记情况公布在微信工作群,由局长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具体组织,督促进度落后县市加大工作力度,跑出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的南平速度”完成排污许可登记4332家,排污许可发证652家。提前41天实现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排污许可登记率和发证率“双百”目标。
与环境执法工作相结合。为有效提升环境执法效能,更加精准地打击违法企业,南平市环境执法支队从南平市污普办调取了全市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入河排污口的污染源普查数据,进一步完善了溯源研判基础数据库。同时,今年3月进行全市小流域专项整治交叉执法行动时,执法人员运用了全市农业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数据,大大节省了执法人员的排查时间,抓住重点和关键点,提升了排查准确性。
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结合。南平市对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采集到相关涉气企业信息进行整理,对纳入清单内的涉气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开展动态更新,并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管控措施。
与环境统计工作相结合。环境统计的主要目的实现环境数据的效益最大化,南平市利用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效果,对纳入本市环境统计的工业企业进行全面增补,并将结合污普工作采集的相关数据开展环境统计工作,力争进一步提高环统工作准确性。
南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涵盖范围广、内容全面、形式规范、数据准确度较高的特点,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南平市生态环境局污普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固定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内容单一,大多缺少污染源类型、状态、产排情况等数据,数据应用水平不高,而南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提供大大填补了这部分的空白,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数据的多元应用,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构建动态更新的固定污染源基础数据库,南平市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还通过以南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为核心的数据比对、去重治理,借助全面推进南平市生态环境大数据“金山银山”平台建设的契机,实现固定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与其他污染源相关系统业务数据的数据关联和数据动态更新,整合形成了全市固定污染源基础数据库。各级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在普查效果总结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掌握了环境政策和当前的环境形势,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普查期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普查工作,关心支持生态环境维护工作,提高了全社会环境意识。
下一步,南平市将继续加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效果的开发和利用,不时更新污染源数据库,使其在十四五”期间为南平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上持续发力,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富美新南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